第(1/3)页
世间千人千面,当这机遇垂落之时,江大宝便是这样一个人。他步伐匆匆,几乎是一路小跑着冲进了县衙。所经之处,那些拥挤着、等待领取俸禄的官吏们纷纷为他让路。
这并非仅仅是简单的阿谀奉承,因为他们深知,日后自己或许也能官复原职,此刻的江大宝,说不定就是未来的自己。
当然,亦有部分人保持着理智,领取俸禄后选择继续观望。然而,随着局势愈发激烈,看着曾经的同僚们奔走忙碌、热烈攀谈,那些依旧置身事外的人,心中也难以平静。在某个瞬间,他们心底或许会闪过一丝念头:难道此事当真有转机?随后,原本坚定的观望想法,自然而然地开始动摇。
“县令大人,您唤我前来?” 江大宝神色庄重,来到苏尚面前,毕恭毕敬地问道。
苏尚目光扫过他,招来差役,为他送上那尘封多年的总捕官服,说道:“这是你曾经穿过的衣裳,如今物归原主。稍后陪我外出一趟,有些人物需要会面,有些事务亟待处理。”
江大宝心中欣喜若狂,行礼致谢后,双手虔诚地接过托盘,循着熟悉的路径,前往后方更换衣服。苏尚留下小翠和法昭临在县衙值守,随后吩咐下人备好马车。
借着清晨听闻的消息,她打算趁热打铁。无论泗水县的富户是否已率先发难,她都必须果断出招。古往今来,无论是营商还是办事,向来没有落后于人一步的道理。
夏日的炽热依旧无情地炙烤着大地,那铭刻着 “大公无私” 的牌匾,早已在岁月的侵蚀下褪去了原本的色彩。在这牌匾之下,是热闹喧嚣的县衙门堂。
江大宝身着总捕服饰,从公堂后方阔步走出。尽管酷热难耐,汗水湿透衣衫,但身披这身略显陈旧的官服,他的内心却满是喜悦。问清苏尚的行程后,在众人的阿谀声中,他又快步迈出县衙,踏上大街。
他深知,总捕一职虽非高位,其权力仅能向下施展,无法向上企及。然而,对于基层而言,他的地位绝非普通百姓和胥吏所能比拟。他清楚当官的诸多好处,因此,在官府重新夺回权力之前,他决意紧紧抱住苏尚这条 “大腿”。
江大宝心中盘算着,步伐矫健地走出衙门,来到大街上。只见一辆马车早已在此等候多时。衙差见他出来,立刻掀起车帘,邀他上车。
此情此景,让江大宝的心激动得怦怦直跳。他在任多年,却从未有过与县令同车出行的经历。他两三步上前,踩着车轩,踏入车厢。
“大人,让您久等了。”
江大宝拱手行礼,随后在苏尚的示意下,坐到了她的对面。车厢空间颇为宽敞,至少可容纳四人。即便与苏尚隔着一个多臂展的距离,他仍能隐隐闻到苏尚身上散发的幽幽花香。实在难以想象,这如同一潭死水般的泗水县,竟因眼前这位女子而泛起层层涟漪。
苏尚伸手拿起放在身旁的名册,递到江大宝手中。江大宝微微迟疑,随后翻开封面。只见名册内详细记录着泗水县内大大小小商户与官吏行贿贪墨的证据与相关记录。
若在平常时期,这些一桩桩、一件件的罪行,足以让他们入狱受审。然而,此刻的情形却截然不同。
多年躬耕于田地,江大宝的思维一时有些转不过弯来。第一眼看到名册时,他着实大吃一惊。因为仅这本名册中清晰记录的人数,就不下百人。那些因时间流逝、保管不善而丢失卷宗的,所涉及的人数恐怕更多。
他上车时留意了随行队伍,连同他们在内,不过十余人。而且从阵仗来看,并不像是要前往商户家中缉拿人犯。心中疑惑,嘴上便问道:“大人,我们这是要去往何处?”
苏尚端坐于车内,身姿笔挺。她透过窗轩,望着街景从眼前缓缓掠过,轻声应道:“去拜访名单上的人。”
此话一出,江大宝依旧一头雾水。这时,苏尚收回目光,伸出手指,轻点在名册的第一页,沉声道:“这是整份名单,你仔细瞧瞧。其中已被分成了三部分,今日我们先去会见前半部分的人……”
江大宝仔细端详,果然发现名单上的差异。经对比,他发现第一份名单上的人罪责相对较轻,当然,人数也较少。而第二部分与第三部分的人则截然不同,他们几乎都干过杀人越货的勾当,作恶次数难以估量。并且,这还是昔日衙门健全时模糊记录的部分,许多关键信息已被人刻意抹去。即便如今没有确凿证据,但从这些人现今的成就来看,他们曾经犯下的恶行只多不少,毫无底线可言。
说白了,心地良善之人,若没有天时地利人和的助力,断然难以与这些恶人抗衡。
车内二人正交谈着,马车没过多久便在一座小宅前缓缓停下。江大宝一眼便认出,这座宅子的主人正是名单上的第一户人家,其经营模式兼具商业与帮派性质。
在水梁山尚有秩序之时,这家人不过是籍籍无名的小商贩。后来动乱爆发,众人各自为战。胆小怕事的他们吸纳了不少当地武馆的势力,历经多年发展,通过联姻的方式结成亲家。曾经的武馆在岁月的消磨下逐渐消失,为求温饱,经营重心也渐渐转移到商业之上。
第(1/3)页